因为喜欢南京,这个马鞍山姑娘将毕业后的首选地定在了南京。因为记者意外的报道,她第一次面对了那么多的镜头和闪光灯。“我只想找工作,不想炒作。”彭露露告诉记者,目前还没有学校主动与她联系。
中学校医开生理讲座:
“知识不同,男女生分开上”
“性教育?在我们学校几乎是空白。”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副校长季锋坦率地告诉记者。作为班主任,他偶尔会与学生提及某些知识,“但是由于不专业,不敢多讲。”
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南京市泰山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徐才有特意找出六年级上册的《小学健康教育》,“上边有青春期的身体变化、卫生保健等内容。”他说,其实,中小学的性教育都是遮遮掩掩的。
南京市12中初中部德育处主任张殿录介绍了学校的做法:每学期请校医给中学生们上3、4堂大课。“男女生分开上,因为要了解的知识不同。”
当记者将采访到的情况,告知远在武汉的性学家彭晓辉教授时,彭教授笑了,“这说明性学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很好。”得知彭露露成为南京的新闻人物后,彭教授还不忘给弟子推销一番:“露露上课很好,某些老师都比不上。”
在性教育方面备受好评的,是南京市鼓楼中等专业学校,从2007年就开设了“青春期同伴教育”。负责老师孟南奇,原先教英语。她告诉记者,这其实是一个互动活动,区别于平常的课堂教学。“为了让性这一敏感话题,变得轻松起来,便于孩子们接受。”
孟南奇老师说,据她了解,南京的中学和中专院校,几乎都没有性教育方面的专业课程和老师。
当记者询问,是否需要专业的性教育老师时,孟老师回答得很干脆,“暂时没有这个考虑。”她继续解释,“因为这不像医学院,需要搞专业,我们做的就是引导学生。”
南师大性学选修课:
开课要先“补”生理知识
谈起南京高校开设性学选修课,首推就是南师大1999年开设的《性科学与人》。主讲老师是南师大生科院的沈浩宁老师。“我没有听说过,江苏有其他学校开设这样的性学课程。”采访时,沈老师肯定地告诉记者。
《性科学与人》的课程内容包括性生理、性心理和社会热点问题讨论。据沈老师介绍,每学期都人数爆满,“人太多,所以限制了115人,现在晚了就报不上名。”自开课以来,一直是沈老师一人主讲。学期的第一节课,通常都是生理知识测验,比如:“精子和卵子在哪里相遇结合成受精卵?”在沈老师看来,这些应该是初中和高中就学过的知识。“很多大学生都不知道,我要先帮他们补中学的课。”尽管有常识的缺失,但是,学生们也有让沈老师哑口无言的时候。有一次,她让学生们写下对“性”这个词的联想,结果交上来了“ML”、“嘿咻”等词语。
“我都没看懂,还是他们‘翻译’了才明白。”沈老师说,如今信息这么发达,学生并不缺知识,性学老师该做的应该是怎么让学生正确识别。“很多中国传统的美德,应该保留和传承。”所以,她会在课堂上,与大学生讨论“婚前性行为”和“男女择偶观念”。
这门针对全校的选修课,沈老师一个人坚持了11年,她说,曾经想过暂停一学期,但是教务处没有同意,“因为填报的学生很多,说明学生对知识有兴趣和需求。”
当记者问起,是否会引进一位专业的性教育老师时,沈老师答复说,“估计目前不行,还是认识上的问题。在江苏,性教育比较薄弱不太受关注。”